查看原文
其他

习大大G20峰会访问德国,来看看德国农业4.0长啥样?

2017-07-08 农业企业家内参 神农岛

导语:中国与德国建交45年了。两国在各领域都有很多合作。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以工业4.0闻名于世,德国不仅有强大工业,也有着强大的农业基础,高度机械化、严格职业标准、严字当头做好产品标准化共同成就了德国农业4.0的动人画卷,德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得我们认真学习。


德国,工业发达,制造业口碑极好。在制造业发达的基础上,德国的农业非十分强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高。众多报道中都用4.0时代形容德国农业。德国国土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人口8200多万,人口密度为231人/ 平方公里,比我国大。


德国的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2%,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


德国的城市和农村几乎没有差距。德国的城乡区别如果只从住的房子或者厨房设施,或者大家开的车,甚至他从事的职业,应该说没有明显区分。一个农民进城,或者一个城市人下乡,都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尤其德国南部,很多城市都扩展到了农村,相反农村的概念也在影响着城市,大家生活的大环境也几乎一致,例如经济发展、孩子教育、公告设施,包括教堂面包房酒庄餐厅,没有任何所谓的城乡差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城里人住的比较集中,乡村相对比较分散,很多农庄或酒庄,基本都是在自己辖地中心,如果从飞机上往下看,很多都是一片森林或一大块田地带一户人家的样子。但是德国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好,例如乡间公路,都可以开到时速100公里,路况都很好,基本没有出行压力。


政府会把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的全部内容始终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来开发,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间的连接比较顺畅,农产品的增值效应十分明显。


德国主要农产品是牛奶、猪肉、牛肉、谷物和甜菜,部分地区以种植水果和蔬菜为主。


德国农产品相互采取“以出养进”的办法,大量生产和出口比较效益高的农产品,进口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高度机械化:“车轮上”的德国农业


德国农业机械化发达,是众所周知的事。谷物的生产、收储、牧草的收割、翻晒、起堆、打包等作业环节,全部使用机械。全世界的农人都会不时地被德国的“黑科技”惊到。



德国种的农作物用来吃的大概就只有土豆洋葱各类生菜和苹果,其他的全部是进口,有机农场大部分是种养结合的。和我国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比较讲究动物福利,每个动物都有足够的生活空间保持清洁使得大家不用睡在自己的便便上,以及要能出去放风溜达,法律规定的放养密度大概是一倾5-6只牛。


德国农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产业,德国农业协会作为农民和农业的利益代表在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农业协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公法协会又有私法协会;既有区域性协会又有专业性协会;既有县乡层次上的地方协会又有联邦层次上的国家协会。他们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代表与维护农业整体利益。

 

严谨的德国人怎么解决产品标准化难题


 德国农产品标准化严格,供给实行按品种分类、规模分类、质量分级、颜色分装、统一标准。在超市上看到出售的农产品形状、大小、颜色和成熟度都比较一致,而且都分级包装。


德国十分强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的添加剂标准,以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德国生态农业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过,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由于生态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欧盟、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措施,推动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并向从事生态农业的企业和农民提供大量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2001年年底,德国联邦政府开始实施“联邦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从国家财政预算中拿出专款发展生态农业。2011年,欧盟、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共计约1.6亿欧元。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表示,为更有效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将于2014年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农业转型的补贴。巴伐利亚州是全德国率先促进农户经营生态农场的联邦州。2008年初,该州“自掏腰包”对转型种植生态作物的农户提高补贴额度,鼓励他们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提升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生态企业都来自巴伐利亚州。德国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生态产品除了要符合德国针对传统食品的食品法和饲料法的规定,还要符合欧盟生态条例的要求。欧盟于1991年6月21日颁发了《关于生态农业及相应农产品生产的规定》,该规定(以下简称《生态规定》)明确指出,作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如产品如何生产,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物质不可使用等。在生产过程中,生态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必须是生态的。所采用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产品,但不得高于25%。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就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正是因为严格的标准,所以德国的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较好解决了三品一标的问题,在这方面,值得中国农业借鉴。

 

趋势:生态农业发展迅速


作为欧洲老牌强国,生态农产品因其环保安全而备受德国消费者的青睐。无论是在普通超市,还是露天市场,随处可见带有“bio”(生态产品)标识的商品。此外,还有很多专营生态产品的商店。尽管许多生态产品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不少,但由于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民众的购买热情丝毫不受影响,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德国是欧盟境内最大的生态农产品销售市场,巨大的需求使得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2000年,德国生态农业占地面积仅为54.6万公顷,如今这一数据已经翻倍。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用于生态农业耕作的土地面积达103.4万公顷,同比增长1.8%,占全部耕作土地面积的6.2%。同时,生态农产品企业数量为22932家,同比增长2.2%,占全部农产品企业的7.7%。生态农产品的年销售额也由2000年的20.5亿欧元增至66亿欧元。虽然生态农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但其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高职业门槛:德国当农民不容易

 

德国精彩的职业教导著名于世,成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结实基石。同样,其在农业范畴也施展着相当主要的感化。


德国的《职业教导法》划定:“失业者必需先接收正轨的职业教导”。是以,要成为一个及格的古代德国职业农人绝非易事,必需要过两关:一是知识观,想成为农民,比如接受3年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从商业战略、市场营销,到农场管理、机械设备操作和动物养殖,学习农场经营所需的方方面面知识,然后通过专业考试,取得“农业专业工人”资格。二是实习关,完成农业职业教育后,到非亲属的农场进行实习,实地锻炼各项技术技能。两关都顺利通过,学习者才能获得“农业师傅证书”,取得经营管理农场及招收学徒的资格。


相比许多国家农民职业可以自然而然的代际传承,在德国,即使父母是农民,子女相当农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即使农场主的孩子继承了农场,也只有在取得证书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真正经营管理农场。孩子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接受农场实践技能的培训,由于作物种植周期很长,所以他们通常要经过很长的实习期,学以致用。


政府在农业上投入很大。在政府大量科技教育投入的推动下,德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普通年轻的新农民必须受过9年义务教育,然后经过3年的学徒生涯和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担任农业企业主和农场主。


在可持续和生态保持问题上,德国做的非常好,可以说让人震撼。例如,在拜仁州,有1/3的闲置草地,既不用来种地,也不用来放牛,就在那闲着。


农业教育这个层面,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德国的农学相当宽泛,动物、植物、经济、政策、管理都有涵盖。

                    

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化学工业品在农业生产中普遍运用,为解决德国饥荒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代价。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德国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持平衡,尤其在工业产品的应用上尽可能保持物流的平衡和土壤生物多样性,避免掠夺式生产经营,同时把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主要措施是: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利用抗病虫害品种、使用天敌益虫、采用物理措施等;禁止使用化学肥料,采用农家肥,种植豆科植物,施用绿肥和缓释的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措施;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畜禽饲养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转基因技术;限制单位面积畜禽饲养数量;实现饲料因地制宜,自给自足;每年7%的耕地休闲以此改善土壤的理化环境。生态农业逐步成为德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是采取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农业自然保护区及杂草保护区等措施,来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政策上,实施环境保护补贴,使得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德国的一些州,如果参与环保项目还可以得到另一份补助。州农业局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申请有机农业种植的面积,落实补助金。目前有些州环保型土地已达2/3左右,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各项补助费加起来,约占农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德国还十分注重对森林的保护,森林总面积1080万hm2,森林覆盖率30%,森林生长量在欧洲属于最高水平,每年达到6000万m3,但采伐量只有4000万m3,严格的林业政策、林业标准,使德国森林对环境和人类的保护及其在疗养和休闲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无法估量。

素材来源:品牌农业与市场,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中国特产品牌营销的开山之作、神农岛首席专家娄向鹏的新著《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已经正式与读者见面。


娄向鹏被誉为中国品牌农业第一人,新书《大特产》是《品牌农业》的姊妹篇。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市场、消费、品牌、营销角度研究中国特产的专著,首次揭开了小特产做成大品牌的密码。


本书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联想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等业界大咖的热情推荐。

欢迎前往微信页面——岛亲商城购买

点击阅读神农岛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1、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品牌建设进入黄金时期

2、马云、丁磊、刘强东缘何集体掘金农业,只因这十大千亿级战略机遇

3、以色列:贫瘠土地上崛起的农业强国

4、“少掌门”刘畅首份成绩单出炉,新希望将驶向何方?

5、温氏强势进入生鲜领域,其打算怎样吞噬这块万亿蛋糕?


关注品牌农业的朋友快摁我↓↓↓


不够尽兴?猛戳↓↓“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